首页>   学习知识> 诗文>
关于浙江省高考古诗词填空题合集(精选) 浙江省高考分数段

2023-11-10

关于浙江省高考古诗词填空题合集(精选) 1.在哪能找到历年高考的古诗文默写题给点书本上的供参考。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常见默写名句《诗经三首》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三岁为妇,糜室劳……

关于浙江省高考古诗词填空题合集(精选)

关于浙江省高考古诗词填空题合集(精选) 浙江省高考分数段

1.在哪能找到历年高考的古诗文默写题

给点书本上的供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常见默写名句《诗经三首》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三岁为妇,糜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dang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云青青兮欲语,水澹澹兮生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昭朝暮暮。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桂枝香 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者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陷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伶官传记》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五人墓碑记》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求高考语文 诗词鉴赏题

比喻衬托,各尽其妙——《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乐曲描写之比较一有人说,世间存在的各种事物,最难写的莫过于声音了。

因为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说它有,它确实存在;说它无,它又不见行迹。

然而我们发现,尽管声音很难写,但还是不乏描写声音尤其是描写乐曲方面的成功之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虽然这两首诗歌同为描写乐曲的典范之作,但是它们在对乐曲的描写中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不尽相同的。拙文拟就这两首诗歌乐曲描写的手法作一些比较阐述。

二乐曲描写之难,难就难在它是抽象的,是无形的。高明的写手总是设法将抽象化为具体,把无形变成有形,这就有必要借助比喻的手法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到琵琶大弦和小弦发出的声音时分别用了“嘈嘈”和“切切”两个拟声的极其抽象的词语,读者想借此获得对乐曲的清晰的印象是不可能的。这点白居易也考虑到了,因此,在“嘈嘈”和“切切”的后面分别加了两个比喻“如急雨”和“如私语”,前者就像下起一场暴雨,后者就像两人在窃窃私语。

这样,读者对大弦和小弦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就具体可感了。当然,在琵琶弹奏的过程中,不会一味地用大弦,也不会只是用小弦,而是时而用大弦,时而用小弦,这“嘈嘈切切错杂弹”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诗中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将其形象化了:大弦的声音就像大珠子掉落在玉盘里发出的声音,小弦的声音就像小珠子掉落在玉盘里发出的声音,它们互相错杂,交替出现,共同组成了一支美妙的乐曲。

乐曲流畅的时候是“间关莺语花底滑”,乐曲凝滞的时候是“幽咽泉流冰下难”,前者就像黄莺在花下啼叫,后者就像泉水在冰下流动。如果读者能借此展开联想,自然能够获得对乐曲的“流畅”和“凝滞”的特点的具体印象。

当琵琶的演奏经过短暂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停歇进入高潮之后,诗人又用两个比喻对其乐曲进行了描写:“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它们就像装满了水的银瓶突然被打破水浆迸流而出,它们就像带甲的骑兵突然冲出与敌方刀枪相击,把琵琶弹奏进入高潮时乐曲的情况具体而又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乐曲收尾时“四弦一声”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它就像“裂帛”即用力撕开一块布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就这样,白居易借助一系列比喻的写法,把十分抽象的乐曲写得具体而又形象,把无形的乐曲变换成了各种有形的事物,使读者对琵琶弹奏出来的乐曲,留下了既具体生动又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贺也是深谙此道的老手。在他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曲清脆时,把它比作“昆山玉碎”;描写乐曲和缓时,把它比作“凤凰叫”;描写乐曲惨淡时,把它比作“芙蓉泣露”;描写乐曲清丽时,把它比作“香兰笑”。

清脆时如昆山玉石跌地破碎,和缓时如凤对凰倾诉衷肠,惨淡时如莲花上洒满露珠,清丽时如幽谷香兰风中递笑。通过这一组的比喻,就把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的各种情景具体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尽管白居易和李贺在描写乐曲时都用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描写手法,但是它们在量的控制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琵琶行》中,这种描写手法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演奏过程;而在《李凭箜篌引》中,这种描写手法只是偶一用之。但它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相同的。

三要成功描写乐曲,除了通过各种比喻去直接地表现它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乐曲产生的效果的描写间接衬托出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可以说是把这种间接衬托发挥到了极致。

全诗共十四句,而运用到间接衬托的手法的就有十句之多。首先诗里写到李凭弹箜篌的声音对空中的浮云所起的作用,“空山凝云颓不流”,连天上的浮云也被这乐曲吸引住了,从而凝滞不动。

这是第一层的衬托。接着诗中写到这种乐曲对传说中的湘夫人和素女所起的作用,“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湘夫人)对竹垂泪,素女一脸愁容,她们都被李凭的箜篌曲深深打动了。

这是第二层的衬托。接着诗中又写到这种乐曲对长安城里的人所起的作用,“十二门前凝冷光”,听到他的乐曲,人们仿佛觉得长安十二城门都笼罩在一片寒光之中。

这是第三层的衬托。接着又写到这种乐曲对玉皇大帝所起的作用,“二十三丝动紫皇”,连玉皇大帝也被此乐曲感动了。

这是第四层的衬托。接着诗中又写到这种乐曲对石头所起的作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就连当年女娲补天用过的石头,仿佛也要被这种乐曲声震破,从而引发了一场石头雨。

这是第五层的衬托。接着写到这种乐曲对人们所起的作用,“梦入神山教神妪”,它把人们带到梦一般的境界,仿佛看见李凭在教一帮仙女弹奏箜篌。

这是第六层的衬托。接着写到这种乐曲对水中生物所起的作用,“老鱼跳波瘦蛟舞”,鱼儿听到这种乐曲跃出水面,蛟龙随着乐曲的节拍翩翩起舞。

这是第七层的衬托。接着又写到这种乐曲对月中的人和动物所起的作用,“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那个一天到晚在砍桂花树的吴质(吴刚)听到这乐曲,也不砍树了,而是靠在树上凝神静听;那只月兔也听得入了神,连露水打湿了身上也浑然不知。

这是。

3.浙江省近十年来的语文高考名句填空

08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2022年高考古诗填空考的什么

2022年全国高考古诗填空考的内容: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2年高考古诗填空考的什么

2022年全国高考古诗填空抄考的内容: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袭。

(5分)(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bai矗立的du景象。(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zhi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dao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跪求:高考64篇古诗文(包括初高中所有的诗文)默写填空100个,一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6、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诗经?卫风?硕人) 7、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秦风?无衣) 1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1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9、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 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辞?屈原?离骚) 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屈原?离骚) 2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屈原?渔父) 2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2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2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3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3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3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3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3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3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4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4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4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4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8、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9、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5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6、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57、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6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6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6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6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9、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7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7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7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7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7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7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8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8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8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8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8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8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